跳转到主内容

非常抱歉,我们不完全支持您的浏览器。如果您可以选择,请升级到较新版本或使用 Mozilla Firefox、Microsoft Edge、Google Chrome 或 Safari 14 或更高版本。如果您无法进行此操作且需要支持,请将您的反馈发送给我们。

全新设计的官网为您带来全新体验,期待您的反馈 在新的选项卡/窗口中打开

Elsevier
通过我们出版
Article

2024「全球前 2% 頂尖科學家」最新發布-臺灣排名維持 19,增至 1,700 多位學者入榜

2024年9月26日

近日由史丹佛大學的專家們透過 Scopus 在新的选项卡/窗口中打开 的學者檔案發布最新的 2024「全球前 2% 頂尖科學家榜單(World’s Top 2% Scientists 2024) 在新的选项卡/窗口中打开」,分為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(1960 - 2023) 在新的选项卡/窗口中打开」和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 在新的选项卡/窗口中打开」兩個榜單,藉以衡量學者的長期及近期的研究影響力。資料來源與擷取時間為 Scopus 資料庫 2024 年 8 月 1 日,引用次數採計至 2023 年底,統計數據時間範圍為 1960 - 2023 年。評分依據仍沿用去年的六種關鍵指標形成綜合分數,著重於學者的整體引用影響力及作者貢獻度:

  1. 總引用次數

  2. Hirsch h-index

  3. 共同作者修正的 Schreiber Hm-index

  4. 單獨作者的引用次數

  5. 單獨或第一作者的引用次數

  6. 單獨、第一或者最後作者引用次數

今年入榜重點

  • 全球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學者入榜人數增加 6%,而臺灣入榜人數增加 5%。

  • 全球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學者入榜人數增加 6%,而臺灣入榜人數減少 1%。

  • 以全球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人數來看,針對前 20 名入榜人數的國家,中國、印度、韓國成長率和去年相比成長幅度皆超過 10% ,成長幅度位居前三名。

  • 以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入榜人數來看,針對前 20 名入榜人數的國家,中國、印度成長率超過 10%,和去年相比成長幅度為第二、三名。成長幅度第一名為沙烏地阿拉伯(22%)。

  • 在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中,臺灣除了在地球與環境科學、數學與統計、歷史研究學科的人數和去年相比持平之外,其他學科學者入榜數皆成長。前五名為臨床醫學、工程、資訊與通訊技術、社會科學農業、漁業與森林、公共衛生與服務。臨床醫學人數增加最多從 273 人增加到 313 人,增加 90 人。漁業與森林、公共衛生與服務並列第五,增加 6 人。

  • 在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中,臺灣在臨床醫學增加人數最多,從336 人增加到 357 人,增加 21 人。社會科學、公共衛生與服務分別增加 8人和 5人。經濟與商業、地球與環境科學、數學與統計、建築環境與設計、傳播與文字研究,分別增加 1人。工程和歷史研究兩個學科為持平。其他領域則都下滑,下滑最多為物理天文,從124人降到107人,減少17人。

全球終身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學者數皆較去年增加 6% ,臺灣在終身排行增加 5%、年度排行下滑 1%

本次發布的 2024 年版本,分析團隊係依據 Scopus 作者檔案篩選出具有研究發表產出的學者,全球研究者人數從去年的 960 萬名科學家增至 1,025 萬,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人數從 20.4 萬多人增至 21.7 萬多人,增長率約 6%。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人數從 21萬多人增加到 22.3 萬多人,較去年增長率約 6%。美國在今年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和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人數皆位居第 1。中國在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人數位居全球第 4,但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人數位居世界第 2。臺灣在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入榜數名列第 19 ,而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則位居第 23。中國、印度、韓國在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人數皆高於「2024 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人數。今年臺灣共有 1,759 位學者上榜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,進榜學者數比去年增加了 5%,在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有 1,407 位學者上榜較去年減少 1%。

註: 此世界地圖顯示今年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 和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的入榜學者數 , 而箭頭代表今年和去年的人數比較,綠箭頭代表成長,反之紅箭頭代表下滑。

臺灣入榜領域以應用科學占比最多,其次為健康科學

就整體學科領域涵蓋範圍,區分為應用科學、健康科學、自然科學、經濟與社會科學、人文與藝術五大領域,共有 22 個主學科及 174 個子學科。臺灣不論在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或是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中,應用科學入榜人數最多,在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共 964 位,占 55%,而在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中,應用科學入榜人數最多,有 577 位,占 41%。占比第二為健康科學,入榜人數為 437人,在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(31%)。

在今年的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中,臺灣有 17 個學科入榜;而在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中,臺灣的入榜學科數為 18 個,兩者的差別在於心理學與認知科學。 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中入榜超過百位學者的學科依序為工程、臨床醫學、資訊與通訊技術、致能與策略技術、物理天文及化學,共占臺灣入榜的 86%。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中入榜超過百位學者的學科依序為臨床醫學、工程、資訊與通訊技術、致能與策略技術、物理天文,共占臺灣入榜的 71%,皆隸屬於應用科學、健康科學及自然科學領域。與去年入榜人數相比成長最高的是臨床醫學,今年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從 273 增加到 313 ,成長了 40 人,而在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從 336 增加到 357 ,成長了 21 人。此外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入榜人數多於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人數之學科依順序為臨床醫學、經濟與商業、社會科學、公共衛生與服務、心理學與認知科學、傳播與文字研究。

臺灣排名前 2% 最具影響力科學家最多的前 25 所大學

以下列出今年度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,臺灣篩選入 Top 2% 學者最多的前 25 所大學,以及該校之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的入榜學者數。相較於去年,今年度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中有 17 家學校入榜學者數有增加,普遍仍以國立大學有較多以及增加的影響力學者,而其他科技大學、醫學大學及私立大學均有學校上榜。大部分學校今年的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人數多於「2024 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的人數。以下標粗體的學校則表示「 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人數多於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人數。

註:此統計數字以 2024 公布之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為依據,再加上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。此外資料經整併誤植到其他國家的學校,並排除來自醫院、研究機構、企業的研究人員;醫學大學人數計算不包括附設醫院或附屬醫院,慈濟大學已和慈濟科技大學合併。有些單位在榜單上僅顯示學院層級,經手動查詢學校名稱,已合併到該校人數中;名次並列學校以「2024 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」入榜研究者數比去年成長量之降冪排序。

*綠色代表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 」2024 入榜學者數大於 2023入榜學者數 *橘色代表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 」2024 入榜學者數大於 2023入榜學者數 *數字粗體代表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 」入榜學者數大於「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 」入榜學者數

「全球前 2% 頂尖科學家」關鍵指標解析

Scopus 作者檔案 - 追蹤長期研究影響力及作者貢獻度

以 2023 年諾貝爾獎生醫獎得主 Katalin Karikó  在新的选项卡/窗口中打开生物學家為例,從學者的 Scopus 作者檔案 在新的选项卡/窗口中打开,一覽其總論文數、總引用次數、Hirsch h-index之長期綜合研究表現,以及歷年來文獻發表和引用變化,是否仍持續被近期論文引用,還可了解發表論文在 SDG 上的分布,以及國際合作與產學合作的論文發表占比,並進一步了解發表論文在不同作者發表位置下的引用及影響力,在最近的追蹤研究活動中,可瞭解該學者近年聚焦之研究主題、預印本及贊助研究計畫。

作者序貢獻度分析 & SDGs 影響力分析